撰文 / Alison Lin


這篇文章想讓你知道

  1. 這是 2012 的一個關於修復藝術品的故事,反倒從慘案變成地方復甦的功臣?
  2. 文化保存 VS 觀光,孰輕孰重?

距今十年前的受害者《Ecce Homo(看哪!這個人)》

這是在 2012 年被失敗修復所破壞前,作品的原樣。

《Ecce Homo》這件作品創作於 1930 年,是由西班牙藝術家 Elías Martínez 在西班牙博爾哈的Sanctuary of Mercy 教堂所繪製的壁畫,主題是典型的天主教繪畫題材,講述的是耶穌在釘上十字架前,總督本丟・彼拉多對眾人說「看哪!這個人」的片段。

Elías García Martínez /Ecce Homo(看哪!這個人)/ 1930/ fresco/50 × 40 cm

《Ecce Momo(看哪!這隻猴)》

作品因為時間的關係逐漸斑駁,導致當地 81 歲的業餘藝術家 Cecilia Giménez 徵求了教堂神父的同意後,開始進行修復,修復過程中,她去休假了兩週等作品乾,還要再繼續完成,等到回來後,消息卻早已被傳遍全球,甚至被戲稱為《Ecce Momo(看哪!這隻猴)》

圖/https://cn.nytimes.com/people/20141222/t22spainpainting/zh-hant/

後續造成的觀光效應

雖然一開始 Giménez 面對負面輿論感到難過,神父也認為要把這幅畫蓋起來。但這個修復失敗結果卻反倒變成免費的宣傳,造成博爾哈當地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來看,甚至開始收費看壁畫,也為當地慈善機構帶來超過五萬歐元的收入,甚至設立作品的解說中心,獲得超過四萬歐元的門票收入。

不是每次都有奇蹟,為何藝術修復該好好看待?

在這個藝術品修復的故事中,似乎反倒幫助一個城鎮發展,以較好的結局作為結尾,但這只是唯一一次的案例。

必須正視的是,原本的作品、歷史意義與藝術價值已經再也回不來了

這樣的破壞,雖然帶來笑料和商業利益,但是否只能提供短期的效益?辜負了藝術家的努力及犧牲後世可以享有的文化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