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Alison Lin


整理自藝術 Podcast 《怎麼好藝思!?》EP 30

【本集重點】

02:10 評判一件好的藝術作品的答案
02:45 一、先輕鬆點和作品互動吧
04:45 二、將它區分為三個比較踏實的面向
05:55 (一)藝術性?
06:40 外觀形式,EP5 有更多介紹 ☞ https://pse.is/4sd3rg
07:10 作品內容
08:07 作品帶來的感動
08:55 創作技巧
09:50 創新程度
10:25 品質
10:50 美感,藝術字典☞「觀念藝術」貼文 https://pse.is/4rqkt4
12:30 (二)歷史價值
15:20 (三)市場性
17:00 三、作品的比較,去判斷何謂好(作品差異而非誰高誰低)


當討論到一件作品好不好,如果處在一個聊天的狀態,或是不用太正式,需要有憑有據去撰寫時,我會喜歡先問自己或是問我的人說「那你覺得這件作品好嗎?為什麼?」隨便一個原因都可以,先不要看文字哦,先自己去想,你喜歡哪個部分?他的線條、顏色、主題?又不喜歡什麼?為什麼?它讓你想到那個挑食都把不喜歡吃的東西塞給你、害你胖十公斤的前女友?在你和作品間的關係,這些都成立,當作品能夠觸動你不論是愉快或是不愉快的感受時,可能甚至達到藝術家想要的目的時,當然就能夠說它是個很讚的作品

除了個人主觀的喜好與感受之外,還是太過飄渺了,我們可以怎麼去評判呢?

這個部分,我們可以先以幾個切入大方向來看作品,分別是藝術性、歷史價值、市場性(裝飾性),當然要知道說你去評判這件作品的出發點是什麼?純粹欣賞、要購買等也會有影響

那麼這集的《怎麼好藝思》會來聊聊

一、怎麼去評判作品好不好的「三個面向」
二、既然好就會有比較,第二個部分我們會說到「作品的比較」

一、三個面向

(一)藝術性

這個詞彙也是充滿讓人捉摸不清的感覺,就像你看到一個人,你跟他說你長得很藝術一樣,到底是褒、還是貶,或是想直接扁他,這還真的說不準,那我們來釐清一下,裡面可以細分成好幾個項目,除了自己的觀察和整理外,這也從一位藝評前輩那學到的,它包含:外觀形式、內容、感動、技巧、創新程度、品質、美感,那我們來一一講述:

1. 藝術品外觀形式:他的構圖、組成、畫面的視覺元素,這個部分更詳細的討論,歡迎你到我們第五集「看不懂啊!我們要怎麼看藝術作品呢?」有說到可以怎麼去欣賞一件藝術作品。

2. 作品的內容:仔細去想想這件作品的創作理念、想說的是什麼事情?會不會覺得艱深或它的表現式的意思讓你很難懂、要想一陣子,想通後覺得這真是太酷了!怎麼會有人注意到這件事情?

3. 作品的感動:作品能否給予觀者共鳴和感動?是否勾起不論愉快與否的回憶?

4. 作品的技巧:創作者是如何創作的?這個就會需要觀者再對這個創作技法多爬點資料、多細看一些,它呈現出來純熟嗎?用的方式巧妙地、合理地回扣他的創作理念嗎?清晰地表達藝術家的意圖和情感?若是繪畫,是否用筆準確、流暢、瀟灑等都可以做討論。

5. 作品的創新程度:以前有人做過嗎?就算外觀做過了,那麼它的傳達概念一樣嗎?是否只有這一件呢?他的獨特性呢?

6. 作品的品質:如果要收藏的人這點就需要去考量了,會不會一下子就壞了?難以保存?

7. 作品所具有的美感:雖說美感並非形成藝術的必要條件,這個我們會再做一集詳細說,可以先到 mutix 粉專看看觀念藝術那篇文的介紹,但美感也是對於喜好和評品佔有一席之地。

希望上面幾點,幫助你在看作品時能夠用不同的面相去欣賞作品,當然可能作品在你看來,其中一個面向完全沒有,另一個分數很高,但你就能藉這幾個項目,說出為什麼這件作品在藝術性上對你來說很讚的原因。

(二)歷史價值

那再來我們聊到歷史價值,我們剛剛提到的藝術性內容當然是很重要,但一件作品若要名留青史、影響後世,而非只是外觀的形式、技巧,像不像,就不單停留在藝術性的表現而已。

藝術家如何在作品展現出他的想法?是否有他對社會、或是他所關心的事情和主題有所觀察和看法?這個很大的程度影響到他作品的獨特性,甚至在這個過程中也與作品創新程度息息相關,以前的人不曾注意到的事情,這位藝術家用這件作品表現出來、或是以前的人不曾用這個方式去做創作,那作品在時間長河上的重要性也會因此顯現出來。

你可能問說以前一些著名的作品哪裡有什麼社會或自己想說的事情關懷?不就是把現場的樣子畫下來嗎?確實,這樣的作品乍看只是將現實複製到畫布上,但其實每一筆畫的抉擇、材料的應用等都保存著那個時代的特殊背景和價值觀,為什麼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會出現對稱的構圖和發展出透視法,因為當時的人們重視對理性的秩序、知識的追求、與作品呈現的和諧感,這些想法創作出這樣的作品,開啟後世什麼傳承或推翻?這些就是作品蘊含的寶藏。那若連這些都沒,相對地被人們深刻記住的可能性也會隨之降低,歷史價值當然也就沒有這麼高。


(三)市場性

當然說完藝術性和具有歷史價值後,我們來說說另個可以比較什麼是好的另個角度,作品市場性。

身為想購藏的你當然能夠單純就作品的市場價值,直接由數字說話,說這件作品就是有人買單,每年都穩定的漲幅,覺得這樣很好,那當然你就能在這個角度上說他很好,但若只是單就作品的銷售數字去判斷,就會比較可惜的是看得不夠全面、也喪失你和作品互動的可能,以及藝術品和一般商品不同,能帶來精神上的充實。

會讓作品能夠持續被注意和討論,但無法避言的是背後的行銷推廣也是一大要角,但當然作品本身的真實力,是不能光靠包裝出來的,沒有實力最終也會被時代淘選掉和遺忘,但我們也知道其實作品的市場性有時候也會被他的裝飾性所影響,具有藝術性的作品儘管可能學術和歷史價值高,但不見得是具有市場價值的,因為看不懂或是不好保存,作品買回去後能怎麼去做展示、放在家中什麼位置也會是藏家的難題。


二、作品的比較

剛剛上面都是都是鎖定在單一件作品身上,但如果要比較什麼叫做好?「好」一定也會有個比較對象,就如同痛苦是比較出來的,作品在你心中的地位也是需要比較出來,但一樣要先說,好壞並非表示哪件作品就特別優秀,而是凸顯作品彼此的差異,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喜好有所不同。

可以怎麼去比較呢?剛剛我們說到那些藝術性的角度都可以來做比較,但在比較前,要找到要比較的作品基準是什麼?是從相近的風格、創作者相近年紀、還是地點時間、又或者是同個作品的不同時期的作品?這些比較的基準,就像你不會拿蘋果去跟輪胎比吧,你想也要的話也是可以啦,但你花費這些能量和時間的意義是?從比較中你想證明這件作品好的原因是什麼?

經由上述的三個面向的衡量角度,你就可以說「就作品的藝術性而言,我覺得 A 作品比 B作品好,因為 A 作品的外觀形式和創作者的想說的,讓我感受到一致性,言之有物,所以我比較喜歡 A」,這樣你的說法就是有所依據,不光只有主觀的想法,好像有比較帥一點吧哈哈哈